氣候變化
6 November 2021
聯合國第26屆氣候變化大會正在英國舉行。這是自1995年開始,每年一次在世界不同城市舉行的國際會議,旨在讓全球各國討論和制定政策,應對氣候暖化的問題。
人類的經濟活動產生了大量溫室氣體囤積在大氣層,令到全球氣溫上升海水暖化、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上升,全球氣候變得越來越極端,大旱大雨大風雪在近年經常在世界各地發生,長遠下去將會對人類社會產生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
有鑑於此,西方大國通過聯合國舉辦了這個週年氣候峰會。經過二十多年的政治協商,達成的最顯著目標是努力將全球暖化較前工業化時代的溫度升幅限制在1.5℃之內。這是一個有趣也極具挑戰性的目標。前工業化時代是指1850-1900年間歐美國家經濟起飛的階段。今天,全球的平均溫度已比當時高出了1℃,但世界還有很多發展中國家處於經濟起步的階段。其實,在工業化時代發展經濟如今已成為發達國家的總人口還不到全球的四分之一。
對於很多經濟落後的國家來說,怎麼樣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是一個沈重的挑戰。發達國家當然知道需要自己減低排放溫室氣體讓其他國家發展,但一些既得利益者卻只想著怎樣將減排的責任推給別人,盡量將自己國家的減排目標定得最低完成時間定至最後,更指指點點指責其他國家在減排工作上做得不夠來轉移視線。
氣候變化是一個人類需要共同面對和克服的問題,但很多政客和企業卻只是關注自身的利益,做出種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阻礙了以實際行動做好減排的工作。其實,每年一次這種聚合眾多國家的峰會所需要的交通資源和配套安排已經是對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一個反面教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