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飲擇食
29 July 2023
小時候,我並不喜歡吃豆腐,覺得它的味道和質感都有點怪怪的。當婆婆煮了豆腐菜式時,我會盡量避開那道菜,但眼尖的媽媽總是會注意到我,會刻意夾一些豆腐要我品嚐,叫我不要揀飲擇食。在沒辦法之下,我唯有不經咀嚼就趕緊把豆腐吞嚥下去,再趕快吃一口喜愛的肉掩蓋住豆腐的味道。
長大後,也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覺得豆腐的味道其實也沒有怎樣,今天反倒是我喜歡吃的一道菜。不過,我還是有一些不愛吃的東西,包括芫荽和青蔥,因為受不了它們的味道。這是習慣從小養成,只是當時我媽媽也不喜歡吃這兩種東西,所以吃到它們的機會並不多。
每個人都有喜愛的食物,也有一些東西不喜歡或不吃,當中的原因各有不同。這包括宗教信仰文化習俗的差異,以至簡單的受不了某些食物的氣味或口感等等。群體社會教導我們要包容別人的選擇和愛好,批評或取笑別人的食物偏好很多時候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畢竟每個人都會選擇自己喜愛的食物。
最近聽到一位電台主播談到做父母的總是教導孩子不應該偏食,但人們卻越來越需要懂得揀飲擇食以保持身體健康,這種幽默的比對其實是對當今社會發展的一種諷刺。我們的生活充斥著不同的垃圾食物,簡單的代糖也可以至癌,若想在超市買到沒有農藥、激素、添加劑、抗生素或基因改造的食材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各地政府都有食物安全保障條例,但安全並不一定代表健康。
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需要努力學習揀飲擇食,這究竟是一件可笑還是可悲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