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
22 December 2018
現今社會競爭激烈,人們都希望提升自己個人的能力和視野,好能在工作上有更出色的表現,讓自己生活得更舒適自在。持續進修、博覽群書、周遊列國等等都是提升視野常用的方法。同樣地,為人父母的都希望子女品學兼優文武雙全,自小就培育孩子們的興趣才藝,帶著他們到外地體驗感受,務求讓他們小小年紀就博學多才,有廣闊視野,將來能夠出人頭地、生活美滿。
我們知道視野的角度和闊窄是取決於個人的生活經歷、成長背景和吸收能力的。當我們努力地為自己創造提升視野的機遇時,我們更需要一個廣闊的學習心態來吸收這些新學問新識見。
一般人在遇到新事物新經歷時,會自然而然地以自己既定的眼光、標準去量度取捨和學習。這當然能夠讓我們吸收新知識提升自己,但如果我們能夠跳出既定的思維方式,以新的視角學習新的焦點,多提些「為什麼」來思考問題,就更能夠提升我們的視野水平。這也是為什麼小孩子的吸收能力比大人強的原因。
這個道理其實大家都是明白的。但很多時候,我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為自己設定了想要聽的意見想學習的東西,對於那些真正能夠改進我們思維的啟示教導卻因主觀因素令我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是妨礙我們提升自己的主要阻力。
多些檢視自己的言行舉止,了解自己的思維想法,將能有效地擴寬我們的視野。「知覺」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名詞,我們注意到它是在提醒人們在「知」之餘,更要懂得去「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