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
10 November 2018
上個月底,筆名「金庸」的武俠小說宗師查良鏞先生逝世了,各方傳媒都紛紛報導了他的生平事蹟。最為人熟悉的當然是他撰寫的武俠小說,他的作品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動漫甚至手遊,風靡全球,造就了無數明星紅人,為多少人創造了財富名利,全球讀者粉絲數以億計。
我十六歲時第一次拜讀金庸的武俠小說,當時我在追看一套改編自他作品的電視劇,沒能看到結局就要去英國升學,所以買了這套小說追看結局到底是怎麼樣的。看完之後我就迷上了他的武俠世界,在之後的三年間,我把他所有作品都看了個遍。記得最瘋狂的時候,在學校放假時,我待在哥哥倫敦的家裡,一星期就把「鹿鼎記」看完了。
跟許多粉絲一樣,我也會常常重溫金庸的武俠小說。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我曾多次重看他的作品,對於最熟悉的那幾套小說,我更會挑選最喜愛的情節重覆地看。有一位朋友曾經說過,每個人都能從金庸小說中尋找到自己人生的那一句寫照,從不同角色人物中找到自己的榜樣,也都會把他書中描述的一些情節意境一些對話銘記在心。金庸創造的不少「大俠」形象都深入到了萬千讀者的心,很多人對他的離去都感到惋惜不捨,但這畢竟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不是很多人都能像金庸一樣影響這麼多人,但我們每天的言行舉止或多或少都在影響著身邊的家人朋友,以至生活中的其他人。如果我們能夠正面地影響他們,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正能量好效益,我們不也是在行大俠之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