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5 August 2017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最近在網上看了一套被喻為2017年最佳的廣告短片,很值得一看。(短片的連結 )

這套短片描述在群體社會裡,我們常常把人進行分類,以收入的高低、居住的環境、以至膚色、宗教信仰的不同來加以區分。但是,不同類別的人也有著許多相同之處。他們有些喜歡唱歌跳舞、有些屬於外向型喜歡多交朋友、也有些對生活感到孤單徬徨。短片的寓意是祈望人們能放下成見,跳出既定的「分類」思維來看待別人。

這個道理相對簡單,但為什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做到以客觀思維來處事待人呢?

我們的思維方式都是從學問和生活經驗積累而成的。社會中有很多東西在規範著我們的思想,我們接受教育的教材是政府官員統一編制的,資本主義崇尚競爭,財富就變成了衡量成功的一個簡單指標。另外,不同國家、企業、團體都在利用大眾傳媒對我們灌輸不同的意念訊息,宗教信仰在規範我們行為的同時也在影響著我們對其他宗教信徒的看法。我們的思維邏輯就是這樣約定俗成地建立起來的。

要跳出這種「分類」思維,首先要減少對人先入為主的看法,設身處地嘗試從對方或其他角度來思考問題、看待事情,給予人們表達的機會,以便找到彼此的共通點。人們總會有不同的想法和行為,只有求同存異,尊重他人,才能達到和諧共處。

其實,當我們對別人進行分門別類的時候,同樣也在被別人進行著分類。有些分類我們並不認同也不願意接受,我們也希望有機會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以「將心比心」的方式處事待人,我們就能擴展視野並提升自己的思維邏輯能力。

Previous
Previous

QFT

Next
Next

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