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藝術

16 September 2017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在商業社會中,企業的老闆和股東大多著重在提升盈利和回報率等指標。因此,很多管理制度都是以一些量化的標準來衡量得失成敗,開源節流變成了企業經營的基本模式和管理層的目標。但是,這些制度也會衍生出不同的反效果。

把每年的銷售目標提高是增加收入的簡易法門,但過高的門檻也會令銷售人員為了達標獲取獎金或保住飯碗,以「擦邊球」的手法營銷,誤導得罪了客戶,賠上了公司的名聲。一些企業領導為了保持公司的業績能每年超標,甚至從事一些高風險的業務和投資,最終把公司也賠上了。

削減員工數目和薪酬福利能減低成本提升盈利,但也會影響員工的士氣。服務性行業的前線員工直接面對客戶,是企業收入的根源,裁員和節流方案如管理不善,容易影響前線員工的情緒和工作表現,令到企業得不償失,更有可能損壞公司的聲譽。每個老闆都希望能精簡企業的架構,撤換低效的員工,留下能幹的人才,但過度的精減行動反而會令到人才流失,因為沒有人願意做無米之炊的巧婦。

怎樣才能妥善平衡開源與節流更能考驗領導層的管理藝術。我曾遇到過一個老總,他在業務上只著重催促營銷增加新客源,卻不珍惜回饋長期支持的客戶,覺得不應該多花錢在已到手上的鳥兒身上,結果客戶的流失成為這間公司敗走的原因之一。也有一個購物商場的老總願意多花錢聘用專人清潔打理商場的每一個洗手間,打造一個舒適的購物環境,令到商場的生意額和租金收入蒸蒸日上。

優質的企業管理不是簡單地制定一些量化目標,而是將管理視為一種藝術,知人善任,平衡不同關係人的利益,營造一個多贏的局面。

Previous
Previous

孤獨

Next
Next

至理名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