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言

11 March 2018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我有一位朋友是佛學博士,她對佛學經文以至梵文都素有研究。最近在一次聚會中,她提到一些佛學經文中「離言」的境界,意思是指一些不能以言語來表達的狀況境界。這跟中國著名哲學典籍「道德經」開首的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有類似的意思。

對於普羅大眾的你我,這些深奧的哲學思想當然不容易理解。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其實也有一些言詞表達,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見解。語言的不同、文化的差異、不一樣的成長背景、甚至年齡的差異,這些都會令到我們對不同事物有不同看法,對一些通稱的詞語如開心、滿意、傷感等等有不同的感覺。

西方人遇到朋友時會擁抱親吻,東方人就算見到至親也甚少會有這種親熱的舉動。對於至親好友的離去,有些人會悲慟不已甚至失聲痛哭,有些人卻能冷淡自若地面對悲痛,反映出對傷感的不同演繹。我們小時候收到一份小玩意兒已經興奮地歡呼雀躍,但今天就算收到更貴重的禮物,那種興奮感已不復當年。既然不同人不同時段的情感表達會有所不同,我們也應該盡量避免以自己的思維尺度衡量他人。

同樣地,不同語言的詞彙差異也會令我們產生執拗和誤解。文字是有局限性的,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哲學思想強調「離言」的重要性,人生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言喻的。與其執著於一些文字的表面意思,不如深刻地了解體會它們實際的深層次的意思,放下偏執,才能領悟得更多,獲得新的啟發,不斷地提升自己。

Previous
Previous

簡單生活

Next
Next

自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