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能力
4 March 2018
朋友David傳來了一篇新的文章,在此與大家分享。
************************************
現代的醫學研究指出,人體自身擁有一個包括防禦系統、免疫系统、應激系統、修復系整、神經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自愈系统」,人類就是靠著這個與生俱來的自癒系統維持生命,通過增强自癒能力,激發自身的免疫力和修復能力來戰勝疾病。自愈能力就好像大樹的根,根壯樹葉就自然茂盛,自愈能力增强了,全身的毛病就能夠得到治療,整體的健康便會恢復平衡的狀態。
自癒系統是與生俱來的,它是身體健康真正的守護神,是一位隨時候命的自身醫生,肩負著維護身體健康的任務。當我們不適或生病時,這位「醫生」可以捕捉到人體內的異常信號,調整人體各種功能所需的材料和激素,進行修復行動,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當人體的自癒能力下降時,身體便會出現衰老現象或疾病問題。所以,增強身體的自癒能力才是抗病的正確方法。
增強自癒能力方法大概可以歸納為四個範疇。
1. 充足的休息
睡眠不足對健康做成負面的影響是眾所周知。休息不足夠直接影響自癒系統的工作,久而久之,身體細胞及組織的健康就會大打折扣。有一句話說得好:「騰不出時間睡覺,遲早要騰出時間生病。」
為什麼足夠的睡眠和休息對身體健康是那麼重要?原因是當我們睡著或處於鬆靜的自然狀態時,身體的副交感神經便會啓動自癒系統去進行細胞和組織的修復以至清除體內垃圾和毒素等工作,以確保身體各組織及器官能保持健康的運作。這好比地鐵車輛在每晚停駛後要進行仔細的檢查和維修一樣,目的是要確保行車能運作正常。中醫指出:三分治,七分養,可見「養」的重要作用,它就是包括要有充足的休息和有規律的生活。
2. 均衡的營養
很多病症都是吃出來的。我們的不良飲食習慣,如偏食和過分進食精製食物和垃圾(不健康)食品,都會造成礦物質及維生素的缺乏,細胞得不到所需的營養,健康當然會受到影響。因此,均衡多元的飲食以求取得均衡的營養對細胞健康是非常之重要。
怎樣吃才算是均衡飲食?就是每天所吃的食物種類盡量要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人每天應該吃三十種以上的食物以便吸取不同的營養,務求達至全營養的飲食,增強身體的自癒能力。一般來說,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酸性和動物性食物,每日進食七至十客水果和蔬菜,顏色搭配要多元化,選擇紅、橙、紫、藍顏色鮮豔的水果和蔬菜,加上深綠色的多葉蔬菜。這些食物都含有豐富健康的飲食䃸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專家們發現天然食品內含有高達400多種有抗癌作用的植物化學物質,例如異黃酮、多酚類、花青素等等,這些物質有抑制血管增生的功效,作用就好像治療癌症的標靶藥一樣。所以,飲食一定要盡量選擇自然食物,戒除所有精製食品。其次,也要留意每餐的份量,不要吃得過飽,最理想的是保持七分飽,盡量少食多餐。
3. 適量的帶氧運動
持續激烈的運動會過度刺激交感神經而使自律神經失衡,但運動不足會導致負責發熱的肌肉變得衰弱,造成體温下降,自癒能力下降。但是,適度的運動可以活躍副交感神經,使身心舒暢放鬆,對增強自癒能力很有效用;而且,運動也會增加血液循環和幫助淋巴系統排毒。因此,保持每天適量的運動是很重要的,可以選擇一些較温和的帶氧運動,倒如快步走或踏腳踏車。
4. 保持心境開朗
中醫學認為,一個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開朗,就會陰陽平和氣血暢通,反之,就會正氣失調,令到抗病能力下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心臟為什麼不生癌的?」。心臟病與癌症同為今日全球致死率最高的都市疾病,然而,心臟是人體內少數不會患癌的器官之一。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人體心臟所分泌的心激素能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而人的心情會直接影響心激素的產生。當人處於快樂喜悅時,心激素會大量分泌出來,反之,當人處於苦悶憂傷時,心激素的分泌就大大減少。因此,癌病人要學會活在當下,開開心心地享受每一天。
一般來說,一件事情的發生是很多原因綜合產生的結果,而且這些原因都是發生在較早的時間。癌病是果,病因可能有很多,但總離不開是身體的自癒能力出了問題。雖然腫瘤(果)被清除了,但下降的自癒能力(因)若然沒有得到好好的處理修復,癌病復發的機會仍會很高。
因此,增強身體的自癒能力才是抗病的正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