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

24 November 2015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搬進了自己的家安頓下來後,很快便認識了我的鄰居。

我住的地方是個三層高的公寓,每層有兩個單位,我住在頂樓。住在地面一樓是一對母女,各自住在一個單位。當時,媽媽已經八十多歲,女兒也有六十歲了,在附近的圖書館工作,沒有結婚陪著母親。住在二樓是一個退了休的英文教師,她很活躍經常參加不同活動,每天開著車到處跑。與她同樓層另一個單位的業主是一位做建築工程生意的英國人,單位租給了一對日本夫婦,他們每天早出晚歸的。住在我對面的單位是一個黑人單親媽媽和她的五歲大兒子,平時很靜的。

公寓樓旁邊還有一棟兩層高的副樓,兩個單位各自住著一個七十多歲獨居男人,其中一個患有肌肉萎縮症行動不便,依靠著社區提供的老人服務維持日常生活。

我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屋苑的平均年齡,也為鄰居們帶來一股新生朝氣。

當知道我是執業會計師後,住在一樓的女兒就把我引進了業主立案法團當司庫。她和住在二樓的退休教師是立案法團的委員,熱心地主理著屋苑裡的大小事務;反而當立案法團主席做建築生意的英國人,由於他的單位已租出去了,除了法團開會平時很少在屋苑裡碰到他。

我也成為了照顧那個患有肌肉萎縮的老人家的一個幫手。當社區的老人服務因人手不足而脫班,老人家住在附近的姪子也來不了的時候,他便會打電話叫我去幫他。由於我白天要上班,我的「工作」主要是安排老人家上床睡覺。我學會了怎樣在公寓較狹窄的環境下推著輪椅進出大廳、睡房和浴室,怎樣為老人家更換衣服,把他從輪椅移到睡床上,還要記著把緊急救援呼叫器放在他身旁才離開。

一般的鄰居聯誼是在一樓女兒的家裡喝下午茶聊天,以方便患有肌肉萎縮的老人家也能坐著輪椅參加。我們偶爾也會去附近的餐廳聚餐吃晚餐。就這樣,我認識了一班新的朋友,豐富了我在英國的生活。

離開英國回到香港已經二十多年了,我跟他們仍然保持著聯繫。有機會去倫敦時我會去探望他們,我也帶過我的兒子去認識這些舊日的鄰居。當住在一樓的母親一百歲生辰時,除了收到英女皇根據傳統發來的祝賀電報外,我也有打電話給她賀壽的!

隨著時光的流逝,有些鄰居已經離世了。住在一樓的女兒今天也已八十多歲,她每年在我兒子過生日的時候都會寄來賀卡,簡述近況。每次收到她的信件我都會感到一陣溫馨,激起我對往事的回憶。

人生的記憶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形成的。

Previous
Previous

比較 - 美共享

Next
Next

老年人預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