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少
1 December 2018
在大學時代,我被一些同學暱稱為「大少」。
已不記得這個稱號的由來,只知道這是我太太的一些同學給我起的稱呼。我在大學時比我太太高兩年級,可能是她的同學尊重我這位學長,也可能是我有一些公子哥兒的態度習氣,讓他們覺得我像是家裡的大少爺似的,結果當一位同學開始這樣叫我後,其他同學和一些熟悉的朋友也跟著這樣稱呼我,大少就成為了我的一個別號。
被別人這樣尊稱我當然有一點沾沾自喜的感覺,但我也知道這是我太太的同學們一種「愛屋及烏」的表現。我年紀比他們大,當時的閱歷比他們深,所以我提出的意見建議一般都比較容易獲得認同接受。記得當年有一位同學在交通意外中受傷住進醫院,我和一些同學去探望他鼓勵他,也主動地跟他的父親交流並安慰他,這都帶著一點兒大哥哥的味道。
我當然也有一些大少爺的壞習氣,最聞名的應該是當我肚子餓時就會臉黑黑心情不好,同學們碰到這種情況就會趕快給我吃的安撫我。另外,對於放在自己食物上的香菜蔥花,我喜歡把它們全都揀了出來才開始吃飯。對此,相熟的同學朋友也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真不知道我為什麼會有這些壞習氣?
最近,我和太太在倫敦跟一位多年沒見的同學吃飯敘舊,那位同學提到多年前我倆在大學時怎樣跟她、她的弟妹以及她爸爸相處交往,說起一些我已經有點淡忘了的往事和那些事情對她的影響效應,沒想到我這位大少在當時的一些言行舉止她還記在心裏,真是令我汗顏。
大學時代已經是久遠的事了,但「大少」這個稱號還是能夠為我和一些好友帶來溫馨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