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冤家
25 January 2025
小時候我經常會看「歡喜冤家」這套美國電視劇。它講述一位懂法術的女巫跟一位尋常男子結婚後,雙方的親友在生活上發生的種種趣事。女主角盡力掩飾自己女巫的身份,但在迫不得已時,也只好運用法術將一些生活矛盾化險為夷,打造皆大歡喜的結局。
同樣地,香港也拍過「歡喜冤家」的電影,講述兩夫妻床頭打架床尾和,以至婆媳親友之間的一些糾紛,最後當然是和氣收場大團圓結局。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冤家可以是那些為我們帶來不快經驗但自己又不願意捨棄的人,甚至是死對頭,我們也都可能遇過或聽過一些冤家不解的情況。我有一位七十歲的朋友今天生活悠遊,但當她提到小時候媽媽怎樣苛刻地對待她、怎樣偏袒其他兄弟姐妹時,她的那份忿忿不平帶著怨恨的口吻令我感受到當時她受的氣和傷害有多深。
佛學中提到人生八苦之一的「怨憎會苦」,就是命運將一些憎惡仇恨的人聚在身邊,令自己受苦。父母子女的性格我們不能控制,就算是朋友同事之間也不乏一些容易令自己煩惱動氣的人,怎樣應對這些情況是人生的一大學問。我朋友的經歷當然非常不幸,但終身背負著痛苦包袱也無法改變已發生了的事情,也唯有原諒和放下才能讓自己更愉快地渡過餘生。
冤家是人與人互動產生的關係,我們沒有女巫的法術能力改變對方,卻可以選擇不被對方的行為舉止影響自己的情緒和感受。這並不容易,歡喜冤家式的大團圓結局需要互讓互諒,調整自己的觀念心態能夠讓我們遠離冤家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