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氣 · 消氣
30 November 2024
中華文化相信「氣」是一切事物組成的基本元素,但它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無影無跡,我們只能夠意會它感受它。「氣」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喜氣洋洋時我們會感覺輕鬆自在,充斥怨氣恨氣時會影響情緒甚至身心健康,每個人在這方面都有不同的體會。
我們都有動氣的時候,這可能是日積月累的不滿,也可能只是為了一件小事一句無心的話。但我們會突然冒出無名之火不能自已,做出或說出一些異常甚至之後感到後悔的反應。經驗多了闖禍得多了,我們就知道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就算是發洩也盡量避免傷害他人,每個人都有為自己消氣的心得。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動氣而之後又會消氣的呢?氣是怎樣來又怎樣去的呢?
其實,「動氣 · 消氣」是一種因果關係,當想著怎樣為自己消氣時,我們更應該了解自己動氣的原因。很多時候,我們動氣是由於覺得事情不合理或者不應該是這樣的,這是基於個人的認知和看法,每個人都不盡相同。當一個人執著於自己看待事務的角度,別人的行為不如己意時,氣就來了。反過來,當事務變得如意了,我們的氣也就會消散。「如意」這種心態是需要我們多了解多體會的。
動氣的原因還有其他,也有一些人神共憤的極端例子。然而,我們日常動氣的原因大多都是圍繞著對「我」的執著。多些以同理心包容心待人處世,我們就能夠減少「動氣 · 消氣」這個因果循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