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
25 June 2023
提到嘴巴,很多人會聯想到「禍從口出」這句話,畢竟我們都曾經歷過話說出了口無法挽回的懊惱經驗。說話的時機、措辭和語氣可以影響一件事的成敗;說話既可以傷害人,也能夠慰籍有需要的人,這都在於我們的嘴巴如何去說話。
即使不說話,嘴巴也能夠表達一個人的心情好壞。社交平台的表情符號 (emoji) 就利用了嘴巴的不同形狀來表達不同的心情,如開心時笑口盈盈、驚訝時張開嘴巴、憂愁時嘴巴拉成一線等等。同樣地,嘴巴形狀的情感表達能夠使受眾有不同的感受。
此外,嘴巴也是我們飲食的窗口,「病從口入」充滿民間智慧是有它一定的道理。偶而吃錯東西令到自己腸胃不適甚至拉肚子是身體一種即時的反應,可能對健康的長遠影響不大;但是長期不當的飲食習慣會使毛病積累起來,身體就危險了。肥胖增加身體機能的負荷引發疾病、偏食引致的營養不良也容易令身體出現問題,但偏偏還是有人為了口舌之快進食過量或不當的食物,等到身體出了問題才後悔,急急想辦法去補救。
其實,每個人都明白嘴巴的不同作用。人到中年,年輕時衝動的語無倫次應該已經受到控制、在職場往上爬時的苛刻言詞也都沒有什麼意義了、身體機能的變化也使我們知道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吃什麼,我們的嘴巴是在反映自己對生活的取態。以慈和的心態語氣為別人帶來溫馨喜悅、多說正面帶鼓勵性的話、適度飲食保持身心的健康,這些都是我們能夠做到的。
嘴巴是表達個人思想和感受的重要渠道,怎樣將嘴巴管好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