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 · 客觀

2 December 2023

 

網上圖片

 

每個人的身邊總會有一些主觀性強、對任何事務都有自己意見的朋友。我們也知道自己有一些主觀的看法,也都會經常提醒自己要客觀地待人處事。究竟在主觀與客觀之間怎樣才能夠取得平衡呢?

主觀是根據自己的認知和感受來判斷事務,不一定有好壞之分。可是,個人的喜惡情緒、有限的知識水平以至不同的標準立場,都容易令到我們作出偏頗甚至錯誤的決定。這也是為甚麼我們需要學習客觀地看待事務。

記得我在工作時總是希望能夠客觀地分析問題,盡量蒐集不同的資料撇開自己的成見為老闆提供意見和建議。然而,我也知道無論有多少客觀的資料、意見和分析,我最終提出的論點還是會帶著自己主觀的判斷,簡單如報告中不同論點排列的先後次序論述的輕重緩急都是主觀的安排,都會影響受眾的感受以至最終的決定。

其實,我們每天的言行舉止都是個人的主觀決定。想要在主觀的思維下加入客觀的元素,我們就需要從多角度來看待事務增加自己的知識,觀察了解自己的思維,以理性中立的心態取代偏頗的立場成見,並且以同理心包容心看待別人的想法和意見。

主觀本身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有些人只是聚焦在自己的認知世界之中,漠視和容不下其他人的意見和思想。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個人的視野並不能代表全部人的世界,我們需要客觀地接納和吸收不同的意見。

學習怎樣客觀地修正並提升自己的主觀言行是人生的一門大學問。

Previous
Previous

優越感

Next
Next

瑞士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