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

30 April 2022

 

網上圖片

 

上個週末我和太太及兩個兒子到附近的一家餐廳午膳,我們被安排坐在閣樓靠窗邊的一個位置,可以望見街上的景色。餐廳附近的人氣很旺,街上的停車位都停滿了車。未幾,我們見到有一輛車離開,後面的車就趕緊開向前準備倒車入位。看見那輛車停下的位置,我就自言自語地說這輛車預留的倒車空間不夠,結果被我言中,那位司機需要多費勁進出倒了幾次才勉強把車停好。

對於我這一番倒車入位的評論,我小兒子就回應了一句:「這也反映出我和哥哥開車接載你們時的壓力。」他是以開玩笑的口吻說出這句話,但也道出了我平時無意之間給予哥弟倆的一些無形壓力,畢竟他們多年來也聽過不少我對其他駕駛者的評論,所以當他們開車時總有一種戰戰兢兢、怕有一些失誤被我指正的壓力。

雖然這是家人之間輕鬆溫馨的對話,但也突顯了「言者無心 聽者有意」這個道理。作為嚴父,我知道自己的言行對於兒子的影響有多大,在他們長大後我已努力地在洗底希望建立起一個慈父的形象,但我說話的影響力還是相當吃重的。

這篇文章的插圖是對慎言的一個很好展示。我們的話語就像是一把利劍,容易傷害別人也能夠傷害自己,在這方面我們都有太多的經驗。我們也都知道減少評論別人、不亂說話、不急著說話,這些都是慎言的法寶。

慎言的境界因人而異,語言的表達能力也有其局限性,但它畢竟還是人們重要的溝通渠道,在社交上過於拘謹嚴肅也容易為自己增添壓力。怎樣在慎言上拿得恰當真是一個考人的試題,我在這方面還要多多努力。

Previous
Previous

總裁

Next
Next

奧斯卡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