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
8 April 2018
記得小時候看過的一些港產古裝武打影片中的武林人士都是只背著一個小小的行囊包袱浪跡江湖,我當時就想,這麼小這麼輕便的包袱怎麼能足夠放得下他們所需的衣物呢?
今天,「包袱」更多是用來形容人們精神上的負擔,一些令人煩憂不安的記憶和心態。這些包袱的形成可能是人們對一些事情過於執著,也可能是一些無法釋懷的遺憾和經歷。
原諒別人忘記悲傷可以避免將石頭放進自己的包袱中,我們都知道這樣去安慰別人,但是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放得下這些包袱呢?其他的一些事情如孩子的學業成績不如理想、工作和感情上的努力付出得不到應有的賞識和回報、一些不想發生的改變、一些祈望心願的落空等等,這些都在為我們的包袱增加負擔。
那麼,我們是否要做到無欲無求什麼都能放得下的境界呢?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人是有感情有記憶的動物,我們不應該也無法將自己的情感完全放下。
很多時候,對事情的看法和處理角度能夠決定我們包袱的輕重。生活中的很多失落和不如意都是因為我們在「求」,奢求一些事情的發展以至人們的反應都能如己所願,將喜樂放在一些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上。我們要學會放下自己的「求」。至於一些已經發生了的情感悲傷,自憐自艾是沒有用的,如果能將這些挫折與失落化為一種警醒自己改變自己的動力,獲益將會更大。
不要將這些道理視為紙上談兵,面對人生的不同挑戰,我們應該學會避免將一些無謂的石頭放進自己的包袱中,也學會將一些精神上的負擔化為正面的力量不斷地去提升自己。其實,這些都是在我們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