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示暗示
6 January 2018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以什麼方式什麼語氣來表達意見是我們經常遇見的問題。同樣的事情面對不同的人,我們的表達方式會不一樣;面對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事情上,我們也會採用不同的明示或暗示來表達自己。
一般來說,我們對親人和相熟的人說話時會直接一些,對不太熟悉的人會客氣一點。對待自己的孩子,父母會直言指出他們的對錯,但跟其他父母談論他們孩子的強弱點時,我們一般都只會婉言告之,很多時候更會避重就輕。在工作中,員工面對老闆和上司時會比較間接地表達意見,但面對下屬時,在同一件事情上,他們就會直接提出點評和意見。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因為我們會因應親疏關係以至對對方的重視程度來定奪如何去表達自己。
我們的性格也影響著我們表達的方式。有些人性子直率,什麼事情都直言不諱,說話一針見血,接受他的人會欣賞他的爽直,但這種性格也比較容易得罪人。也有一些人從來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什麼事情都説得模棱兩可,美其名曰做事圓滑,但也會有人討厭這種沒有決斷力和責任感的油滑。
人的性格不會是純剛性或純柔性的,我們會靈活地運用明示或暗示來表達演繹自己,其他人也是一樣。不同人不同的演繹方式有時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摩擦和矛盾,其他的困擾如辦公室政治也因應而生。
我們不可能避免在生活中接觸到這些事情,我們能做到的是對別人的行為多一點諒解多一點包容,也應正視和面對自己的不同表達方式,盡量簡化它們,做一個簡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