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老還童
9 October 2015
金庸筆下的「老頑童」周伯通,武功高強,真性情直性子但帶著一股孩子氣,是一個我很喜歡的人物。
在現實生活中,人年紀大了在性格上身體機能上會像返老還童似的。看到我父母在過去幾年身體和起居飲食上的變化,令我對返老還童的比擬有更深入的體會,對人生要走的路有更多一點的認識。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父母活動的能力逐漸降低。從走路速度的減慢到需要用拐杖作輔助,再到對自己走路能力產生懷疑而變得戰戰兢兢,要找一些藉口減少活動,到最後不得不接受坐輪椅這個比較安全的選擇。這跟小孩子從開始爬行到能一步一步的扶著走,再到能跑著去玩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其他身體上的變化讓我的父母從獨自生活到今天需要依靠別人的照顧也是返老還童的表現。
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在慢慢地降低,需要用多一些時間來組織要講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還常常重複說過的話,問同一個問題。當我初為人父時,看著兒子牙牙學語總能很有耐性地聆聽他們的表達並給予正面的鼓勵。回顧我跟年邁的父母談話時的表現,讓我了解到自己對他們的耐性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看著自己的身體狀況在逐漸退化對每個人都不會太好受,都需要用時間去適應的。我母親在這方面的心態比我父親強,沒有像他那樣對身體生活上的變化帶著那麼多的抗拒。這對她來說可能是一種無奈的接受,但也可能是她有智慧的放開。
我父母對很多事情都變得更包容,也在降低對生活的要求。最期盼的當然是子女孫兒的探望,我爸爸也喜歡坐在屋苑的兒童遊樂場看著小孩子玩,感受他們的朝氣活力;而我媽媽就比較喜歡吃東西,多做一些她愛吃的,多跟她在家裡閒聊談天說地,讓她像小孩子似的撒撒嬌她就開心了。
人生的路是一直往前的。我父母在努力地適應老年生活的改變,人越老越像小孩子,會感到傍偟感到無助,需要人哄人愛。作為子女晚輩們能做到的就是讓他們的生活更舒適一點,更快樂一些,伴隨他們一起走過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