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善怕惡

16 July 2016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最近在一個晚飯聚會中,一位朋友提到他八十多歲父母的一些逸事。他父親患有老人痴呆症,善忘且脾氣很大。結婚多年的老伴對他照顧有加,呵護備至,但他父親卻總是給他妻子找麻煩,提出諸多的無理要求、事事挑剔、耍性子鬧脾氣。但在兒子面前,一聽到兒子嚴厲的聲音,當父親的就乖乖地就範了。對於他父親這種欺善怕惡的行為,我朋友感到無奈無助,只能儘量去面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碰到一些欺善怕惡的情況。

當老闆的對循規蹈矩沈默聽話的員工往往要求比較苛刻,而對一些處事硬朗不妥協的同事卻處處容忍,甚至將他們不願意做的工作分攤給其他同事。在家裡,孩子總會對父母親較慈愛的一方撒嬌提出更多的要求,而對嚴厲的一方則比較順從聽話。其實,孩子對家傭的「欺善」跟對父母「怕惡」的反差更為明顯。

在國家管治上,政府官員對沈默的大多數民眾的關注遠不如對一些整天挑剔聲討,給政府找麻煩的刁民。有些人可能認為沈默的一群沒有為自己發聲為自己去爭取,被人忽略是咎由自取。但做人是否每件事都要據理力爭,擺出一副惡形惡相,從而受到重視進而保障自己的權益呢?

當今社會,在工作和生活上偶爾用上一些欺善怕惡的行為有時候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個易於相處和藹可親的人面前提要求提意見,總比面對一個不苟言笑板著臉說話的人來得容易。教導下屬時偶爾用上些較嚴厲的言詞往往可以更有效地傳遞信息。在跟別人討論談判時,扮惡扮怒先給對方一個下馬威,以便佔據上風較容易達到目的也是一個常用的策略。

我相信人的本性是「喜善惡惡」的,但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欺善怕惡是不對。重要的是我們應多了解自己處事的心態,多關注受到你行為影響的人的感受,多為他人著想。

Previous
Previous

烤春雞

Next
Next

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