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
6 December 2014
在英國讀高中時,我從香港帶了一個電飯煲回到寄宿學校,讓我可以自己做一些簡單的飯菜,免得每天吃飯堂的東西。
我曾煲過臘腸飯,但有些外籍同學受不了臘腸的香味,加上帶到學校的臘腸數量有限,所以不常吃。我還煲過一些牛肉飯和雞腿飯,但在寄宿學校不能常買到這些新鮮食材,再加上讀書的小鎮也沒什麼醬油調味料的選擇,所以這些我也不太常做。
在學校最常做的是義大利麵。先把義大利麵煮好,加一罐西式奶油雞湯和一罐切碎了的午餐肉,再加點黑胡椒粉,便是既豐富又好吃的一餐飯了。所有材料都可以在附近的超市買到,還能存放在學校,其他同學又喜歡吃,所以這是我在寄宿學校讀書時覺得最好吃又最常做的一種食物!
後來在倫敦上大學,還是念念不忘這午餐肉雞湯義大利麵的味道,偶爾也會做這個麵來吃回味一下。但不知怎的,做出來的效果總是跟以前在寄宿學校做的有點不一樣,我特地買了同樣的材料用同樣的方法去做,但不管怎樣也覺得不及以前做的那麼好吃。
後來終於明白了,這不是食材做法的分別,也不是我到倫敦後對食物的品味要求提升了,而是因為情懷的改變。寄宿學校裡規律的生活環境對我的成長是一個很好的鍛鍊,這個在當時既簡單又好吃的食物包含著一份對那一段生活的留戀。到念大學的時候,年齡心情以至環境都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對這個在當時可以慰藉心靈的食物才會有另外一種不同的感覺。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總有一些人、一些事情、一些景物能勾起人的回憶。這個午餐肉雞湯義大利麵可以說是我在寄宿學校生活時的「心靈雞湯」,伴隨我度過了中學的留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