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獨立
17 June 2015
在投身社會參加工作時,我已在英國生活了六年。
三年的寄宿學校和三年的大學生活,已培養了我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大學時雖然做過暑期工賺取生活費,但多年來主要的經濟支持還是來自父母。當找到了會計師的培訓工作後,已有了穩定收入,我就開始調整心態,不再依靠父母,靠自己去適應經濟獨立的生活。
會計師的培訓工作收入有限,剛開始的第一年年薪只有五千英鎊,扣除了稅收保險金後,每個月淨收入只有三百多英鎊。
我在朋友家租住了一個房間,儘管租金略低於市場價格,但每個月還是要一百多英鎊,再加上倫敦的交通費一點也不便宜,每個月能剩下來的生活費還不到一百英鎊。為了省錢,上班時的午飯我會買較便宜的三文治或者帶自己在家做的三文治來吃,再喝上一杯辦公室裡免費提供的咖啡飲品,一頓飯就這樣打發了。
那時侯,我儘量留在家裡自己做飯吃。我最常買的肉是超市裡的凍雞,因為「性價比」高。由於有骨頭,英國人較少買整隻的雞,所以價錢比較平宜;而我就專買整隻的,一隻雞可以夠我吃幾頓的了。超市裡凍雞的售價是按不同重量幅度來劃分的,我最常買的是三磅八安士至三磅十四安士重量的雞,圖它個頭大肉多,要買當然是買最大最重的那隻啦!
倫敦的巴士地鐵車費很貴,但是有一天票、週票和月票等不同的票價優惠。除了在會計師事務所上班,核數工作需要到不同客戶的辦事處去,而上培訓課則是在另一個地方,再加上一些公眾假期和休假時間,在不同情況下買不同的車費套票是一個很實際的切身問題!多年來我在數學上的「造詣」可謂是大派用場,有時候可能要多付一點錢買幾天的一天票,以便在之後的一個月裡能盡用月票的優惠!
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細節上省下來的一分一厘,除了能幫補生計,也給予我一份成就感,在面對生活挑戰時添加了一些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