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標準
6 February 2021
我們都遇到過雙重標準的情況。求學時期老師對一些同學特別的關愛,卻對另一些同學特別的嚴苛;很多公司的老闆都會奉行親疏有別的原則,以不同的標準對待班子內外的員工;在家庭裡,有些父母或祖父母厚此薄彼,特別溺愛某一個子女或孫兒,這些都是雙重標準的例子。
社會中也有很多約定俗成的雙重標準。在婚姻生活中,男方一般都要對養妻活兒付上更多的財務責任,女方則在教育孩子方面付出更多的精神和時間。近代歷史都是以男性作為主導,政治和商業領袖也是男性居多,很多政策也都對男女持不同的基礎和立場。有趣的是,標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變化,一些昨天的標準今天已經過時不適用了,
國際事務方面,雙重標準的例子更是多不勝數。近期在美國發生的黒人民權活動是因為多年來黑人遭到不公平的對待,是美國需要正視和解決的人權和自由民主問題。可是,美國的政客卻漠視國內的問題困擾,以同樣的人權自由民主問題抨擊其他國家,甚至引發戰爭破壞別人的家園。另外,西方傳媒經常以他們的政治道德和文化作為標準,批評其他擁有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政治背景的國家,失卻了傳媒應有的中立立場。
其實,生活是充滿著多重標準的。一般人都習慣以嚴人寬己的態度待人處事,喜歡批評別人卻漠視自己的不足。反過來說,我們也是以自己的不同標準接收和看待資訊信息,也因此容易產生偏好和誤解。
與其「嚴人寬己」,倒不如「嚴以責己 寬以待人」。多點以不同的視角看待事務,拓展自己的包容心和同理心,這都有助提升我們做人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