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1 March 2025
那天在芭堤雅打完高爾夫球去到按摩店,相熟的按摩師傅都在忙著,只有兩位新手招呼我們。按摩師先從我的腿部開始按摩,而不是慣常地先按我的腰背,這令我有點忐忑,擔心她之後可能忽略了幫我鬆弛腰背,影響我第二天打球的發揮。我當然可以要求她改變按摩的程序,但想到了「朝三暮四」這個故事,便會心微笑,決定任由按摩師擺佈。
「朝三暮四」這句成語出自「莊子 · 齊物論」。話說一位養猴老翁想限制猴子們的食量,提議改變以往的餵食方式,每天早上只給猴子三顆果子,下午四顆,猴子們覺得食物不夠就都發怒叫喊起來。老翁於是提議「朝四暮三」早上給四顆果子下午三顆,猴子們覺得食物多了都高興起來欣然接受了。
怎樣演繹這個寓言實在見仁見智。今天人們多將「朝三暮四」比喻為心意善變反覆無常,彰顯養猴老翁改變主意的行為。然而,有些人會認為老翁是在使用詐計,以不同的方式銷售同一方案令猴子們感覺受惠,這跟很多政客企業的推銷手法相似,也是工作上管理老闆和員工期望值的重要手段。
我則從猴子們自以為得到了更優惠方案作出考量。很多時候,我們會為時間安排的不同、先後次序的分別而感到不滿憤怒或開心高興,這些都帶有自以爲是的心態,最終的結果可能並沒有太大區別。同樣地,當慣常的事情變得事與願違,我們的情緒也容易受到牽連,不能自已。
回到我當天按摩的經驗,按摩師的技術好,完全舒緩了我全身筋骨包括腰背;我也對自己自以爲是的心態有了更深入的體會,令我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