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速遞
9 March 2024
互聯網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模式。在香港,以前只有寥寥可數的餐廳以至在鬧市中的茶餐廳才有外賣速遞服務,今天網上的外賣平台就有無數的餐飲菜式任君選擇,按幾個鍵速遞員就會將食物送上,非常方便。
我喜歡烹調,不常光顧外賣食物。然而,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經常留在家裡吃飯,我太太也會讓兩個兒子在網上點餐加些菜式的變化,使我也品嚐到不同外賣食物的滋味。外賣點多了,我們熟知哪幾家餐廳的外賣食物質量較有保證。可是,速遞服務的表現卻參差不齊,有時候送餐時間一推再推,當食物送到時已經涼了,就算外賣平台設有投訴功能,但也影響心情只能接受。
我當然知道外賣平台在商言商只管多接生意,將壓力轉嫁到速遞員身上,因此也非常同情他們的待遇。由於入行門檻不高,速遞員的收入唯有以多勞多得來提高,是一群被動受壓迫的人。此外,多做外賣生意的餐廳也相對地被動,既要面對外賣平台的分成,也要以打折方式登上平台前列的位置吸引顧客,毛利被嚴重壓縮。在這方面,大贏家是不賣食物也不送餐的網上外賣平台。
類似的情況也見諸於酒店訂房、網約出租車以至購物方面,畢竟網上平台容易接觸到消費人群為他們帶來便利,令到這些平台成為很多門類生意的最大受益者。想深一層, 我們日常很多消費價值都未必是直接從商品上獲得的。一杯咖啡的成本只是一塊幾毛錢,我們喝咖啡時是在享受那裏的環境和服務,正如買名牌包包最主要的價值是來自消費者獲得的那份優越感。
對於生活上的便利、個人的感受,每個人願意付出的代價都各有不同,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