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
19 February 2022
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超過了兩年,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與病毒共存的策略。雖然一些國家的染疫和死亡人數還是高企,但他們認為疫苗的高接種率能夠保護其國民,從經濟利益角度出發,選擇撤銷大部分甚至所有的防疫措施,讓社會恢復「正常」。
人類與大自然共存共生的概念古而有之,但新冠病毒的傳染殺傷力非常厲害,病毒不斷變種更增加其不可預測性,在這個時候選擇與病毒共存是甘冒著一定風險的。有些國家就繼續以其高效的管治能力阻隔病毒傳入,爭取時間提升防治醫療技術,在更能有效管控病毒時才考慮撤銷防疫措施,這是更利民惠民的策略。
人類相互共存是文明進步應有的素質體現。然而,一些人類的行為表現卻與之背道而馳,極具諷刺性。一些西方國家在不同地方殖民後,就大肆殺戮當地的原住民造成種族滅絕,難道那些地方的資源還不足以讓土著與殖民者共存嗎?今天以色列境內被壓逼排擠的巴勒斯坦民眾,他們的祖先在當地已居住了百千年,難道他們就不擁有共存的權利嗎?
在經濟發展方面,如果美國願意以共存共榮的理念與中國合作發展經濟和科技,這將會是全人類之福。遺憾的是,美國近年來卻選擇在不同領域上打壓中國的發展,在意識形態上攻擊中國政府的管治制度,難道不同的管治制度就不能夠共存嗎?
歸根究底,這些問題都是與利益有關。一些人為了霸佔更大的利益,不斷地掠奪剝削他人,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為是共存概念的最大破壞者。人類今天的知識科技水平,應該能夠讓我們輕易地脫離原始社會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共享共存共榮的生活。祈望當權者都能夠以互惠互利的思維處理事務,為人類謀取更大的福祉。